丫丫电子书 >> 玄幻魔法 >> 武魂觉醒TXT下载 >> 武魂觉醒章节列表 >> 武魂觉醒最新章节

作品相关 1:关于形意拳的境界

作者:战红豆 下载:武魂觉醒TXT下载
    “形意拳术,有三层道理,有三步功夫,有三种练法。”

    三层道理

    一、练精化气。

    二、练气化神。

    三、练神还虚,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,复其本然之真也。

    三步功夫

    一、易骨:练之以筑其基,以壮其体,骨体坚如铁石,而形式气质,威严状似泰山。

    二、易筋:练之以腾其膜,以长其筋,俗云:“筋长力大”,其劲纵横联络,生长而无穷也。

    三、洗髓:练之以清虚其内,以轻松其体,内中清虚之象:神气运用,圆活无滞,身体动转,其轻如羽。拳经云:三回九转是一式,即此意义也。

    三种练法

    一、明劲: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,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,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。拳经云:方者以正其中,即此意也。

    二、暗劲: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,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。拳经云:圆者以应其外,即此意也。

    三、化劲:练之周身四肢动转,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,专以神意运用之。虽是神意运用,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。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,亦不能全不着力,总在神意之贯通耳。拳经云:三回九转是一式,亦即此意义也。

    形意拳术三体式者,天、地、人三才之象也,即人身中之头、手、足也。亦即形意、八卦、太极拳三派合一之体也。此式是虚而生一气,是自静而动也。太极两仪至于三体式,是由动而静也。再致虚极静笃时还于本性。此性是先天之性,不是后天之性,此是形意拳术之本体也。此三体式,非是后天拙力血气所为,乃是拳中规矩传受而致也。此是拳术最初还虚之道也。此理与静坐之工相合也。静坐要最初还虚,俟虚极静笃时,海底而生知觉,要动而后觉,是先天动,不可知而后动,知后而动,是后天忘想而生动也。俟一阳动时,即速回光返照,凝神入于气穴,神气相交,二气合成一气,再有传授文武火候老嫩,呼吸得法,能以锻炼进退升降,亦可以次而行功也。因此是最初还虚,血气不能加于其内,心中空空洞洞,即是明心见性矣。前者自虚无至三体式,是由静而动,动而复静,是拳中起钻落翻之未发,谓之中也。中者,是未发之和也。三体重生万物张者,是静极而再动,此是起钻落翻已发也。已发,是拳之横拳起也。内中之五行拳十二形拳,以致万形,皆由此而生也。中庸云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”,不动是未发之中也。动作能循环三体式之本体,是已发自和也。和者是已发之中也。将所练之拳术,有过由不及而之气质仰而就,仰而止,教人改气质复归于中,是之谓教也。故形意拳之内劲是由此中和而生也。俗语云拳中之内劲是鼓小腹硬如坚石,非也。所以形意拳之内劲是人之元神元气相合,不偏不倚,和而不流,无过不及,自无而有,自微而著,自小而大,由一气之动而发于周身,活活泼泼无物不有,无时不然,中庸云:“放之则弥**,卷之则退藏于密”,其味无穷,皆是拳之内劲也。善练者,玩索而有得焉,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。三体式,无论变更何形,非礼不动(礼即拳中之规矩姿势也),所以修身也。故一动一静,一言一默,行止坐卧皆有规矩,所以此道动作是纯任自然,非免强而作也。古人云:内为天德外为王道,并非霸术所行,亦是此拳之意义也。

    第五章八卦拳

    一则

    程廷华先生云:“练八卦拳之道,先得明师传授,晓拳中之意义,并先后之次序”。其实八卦,本是一气变化之分(一气者,即太极也),一气仍是八卦、四象、两仪之合。是故太极之外无八卦,八卦两仪四象之外亦无太极也。所以一气八卦为其体,六十四变,以及七十二暗足互为其用。体亦谓之用,用亦谓之体,体用一源,动静一道。远在**以外,近在一合身中。一动一静,一言一默,莫不有卦象焉,莫不有体用焉,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。其道至大而无不包,其用至神而无不存。若是言练,先晓伸缩旋转圜研之理。先以伸缩而言之。缩者,是由高而缩于矮,由前而缩于后。从高而缩于矮之情形,身子如同缩至于深渊,从前而缩于后之意思,身体如同缩至于深窟。若是论身体伸长而言之,伸者自身体缩至极矮极微处,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扪于天,往远伸去又同手探于海角,此是拳中开合抽长之精意,古人云: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放之则弥**,卷之则退藏于密”。所以八卦拳之道无内外也。研者身转如同几微的螺丝细轴一般,身体有研转之形,而内中之轴无离此地之意也。旋转之,是放开步法,迈足望着圆圈一旋转,如身体转九万里之地球一圈之意也。至于身体刚柔,如玲珑透体,活活泼泼,流行无滞,又内中规矩的的确确不易。胳膊百练之纯钢,化为绕指之柔;两足动作,皆勾股三角;两手之运用,又合弧切八线。所以数不离理,理不离数,理数兼该,乃得万全也。将此道得之于身心,可以独善其身,亦可以兼善天下。身之所行是孝弟忠信,无事口中可以常念阿弥陀佛,行动不离圣贤之道。心中亦不离仙佛之门。非知此,不足以言练八卦拳术也;亦非如此,不能得着八卦拳之妙道也。

    第六章太极拳

    一则

    郝为桢先生云: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。初层练习,身体如在水中,两足踏地,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。第二层练习,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,如长泅者浮游其间,皆自如也。第三层练习,身体愈轻灵,两足如在水面上行,到此时之景况,心中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。神气稍为一散乱,即恐身体沉下也。拳经云:“神气四肢,总要完整,一有不整,身必散乱,必至偏倚,而不能有灵活之妙用”,即此意也。又云:知己功夫,在练十三式;或欲知人,须有伴侣。二人每日打四手(即捧履挤按也),工久即可知人之虚实、轻重,随时而能用矣。倘若无人与自己打手,与一不动之物,当为人,用两手,或身体,与此物相较,视定物之中心,或粘或走或靠,手足总要相合,或如粘住他的意思,或如似挨未挨他的意思,身子内外总要虚空灵活,工久身体亦可以能灵活矣。或是自己与一个能活动之物,物之动去,我可以随着物之来去,以两手接随之,身体曲伸往来,上下相随,内外一气,如同与人相较一般。仍是求不即不离,不丢不顶之意也。如此,心思会悟,身体力行,功久引进落空之法,亦可以随心所欲而用之也。此是自己用工,无有伴侣之法则也。郝为真先生与陈秀峰先生所练之架子不同,而应用之法术,同者极多,所不同者,各有心得之处或不一也。

    一则

    陈秀峰先生言:太极八卦与六十四卦,即手足四干四枝共六十四卦也。与程廷华先生言游身八卦并六十四卦,两派之形式用法不同,其理则一也。陈秀峰所用太极八卦或粘或走,或刚或柔,并散手之用,总是在不即不离内求玄妙,不丢不顶中讨消息,以至引进落空,四两拨千斤动作所发之神气,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。程廷华先生所用之游身八卦,或粘或走,或开或合,或离或即,或顶或丢,忽隐忽现,或忽然一离,相去一丈余远,忽然而回,即在目前,或用全体之力,或用一手,或二指,或一指之一节,忽虚忽实,忽刚忽柔,无有定形,变化不测。形意、八卦、太极三家,诸位先生所练之形式不同,其理皆合,其应用亦各有所当也。

    第七章形意拳谱摘要

    拳经云:形意拳之道有七拳、八字、二总、三毒、五恶、六猛、六方、八要、十目、十三格、十四打法、十六练法、九十一拳、一百零三枪之论。恐后来学者未见过拳经,不知有此,故述之以明其义。

    七拳:头、肩、肘、手、胯、膝、足共七拳也。

    八字:斩,劈拳也。截,钻拳也。裹,横拳也。胯,崩拳也。挑,践拳也,即燕形也。顶,炮拳也。云,鼍形也。领,蛇形拳也。

    二总:三拳三棍为二总。三拳是天地人,生法无穷,三棍是天地人,生生不已。

    三毒:三拳三棍精熟即为三毒。

    五恶:得其五精,即为五恶。

    六猛:**练成即为六猛。

    六方:内外合一家,为六方。

    八要:心定神宁,神宁心定,心安清净,清净无物,无物气行,气行绝象,绝象觉明。觉明则神气相通,万气归根矣。

    十目:即十目所视之意。

    十三格:自七拳格起,至士农工商为十三格。

    十四打法:手肘肩胯膝足左右共十二拳,头为一拳,臀尾为一拳,共十四拳。名为七拳故有十四处打法,此十四处打法变则为万法。合之则为五行两仪而归一气也。

    十六处练法:一寸,二践,三钻,四就,五夹,**,七齐,八正,九胫,十惊,十一起落,十二进退,十三阴阳,十四五行,十五动静,十六虚实。

    寸:足步也。

    践:腿也。

    钻:身也。

    就:束身也。

    夹:如夹剪之夹也。

    合:内外**,心与意合,意与气合,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。肩与胯合,肘与膝合,手与足合是为外三合。

    齐:疾毒也,内外如一。

    正:直也,看正却是斜,看斜却是正。

    胫:手摩内五行也。

    惊:惊起四梢也,火机一发物必落,磨胫磨胫,意气响连声。

    起落:起是去也,落是打也,起亦打,落亦打,起落如水之翻浪才成起落。

    进退:进是步低,退是步高,进退不是枉学艺。

    阴阳:看阴而却有阳,看阳而却有阴。天地阴阳相合能以下雨,拳术阴阳相合,才能打人,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之气也。

    五行:内五行要动,外五行要随。

    动静:静为本体,动为作用,若言其静,未漏其机,若言其动,未见其迹,动静是发而未发之间,谓之动静也。

    虚实:虚是精也,实是灵也,精灵皆有成其虚实。拳经歌曰:精养灵根气养神,养功养道见天真,丹田养就长命宝,万两黄金不与人。

    九十一拳:三拳分为二十一拳,五行生克是十拳,分为七十拳。共九十一拳,一拳分为七拳是前打、后打、左打、右打、不打、打打、不打打打。

    一百零三枪:天地人三枪各分四柱,是三四一十二枪。五行五枪,是五七三十五枪。八卦八枪,是七八五十六枪。共一百零三枪也。

    头打落意随足走,起而未起占中央,脚踏中门抢地位,就是神仙也难防。

    肩打一阴反一阳,两手只在洞中藏,左右全凭盖他意,舒展二字一命亡。

    肘打去意占胸膛,起手好似虎扑羊,或在里拨一旁走,后手只在胁下藏。

    拳打三节不见开,如见形影不为能,能在一思尽,莫在一思存。能在一气先,莫在一气后。

    胯打中节并相连,阴阳相合得之难,外胯好似鱼打挺,里胯藏步变势难。

    膝打几处人不明,好似猛虎出木笼,和身转着不停势,左右明拨任意行。

    脚打采意不落空,消息全凭后脚蹬,与人较勇无虚备,去意好似卷地风。

    臀尾打起落不见形,好似猛虚坐卧出洞中。

    拳经云:混元一气吾道成,道成莫外五真形,真形内藏真精神,神藏气内丹道成。如问真形须求真,要知真形和真象,真象合来有真诀,真诀合道得彻灵。养灵根而动心者,敌将也,养灵根而静心者,修道也。

    赤肚子胎息诀:气血之间,昔人名之曰生门死户,又谓天地之根,凝神于此,久之元气日充,元神日旺,神旺则气畅,气畅则血融,血融则骨强,骨强则髓满,髓满则腹盈,腹盈及下实,下实则行步轻健,动作不疲,四体康健,颜色如桃李,去仙不远矣。此亦是拳术内劲之意义。

    第八章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意

    余自幼练拳以来,闻诸先生之言,云:拳即是道。余闻之怀疑。至练暗劲,刚柔合一,动作灵妙,一任心之自然,与同道人研究,彼此各有所会。惟练化劲之后,内中消息与同道人言之,知者多不肯言,不知者茫然莫解,故笔之于书,以示同道。倘有经此景况者,可以互相研究,以归至善。余练化劲所经者,每日练一形之式,到停式时,立正,心中神气一定,每觉下部海底处(即阴桥穴处)如有物萌动。初不甚着意。每日练之有动之时,亦有不动之时,日久亦有动之甚久之时,亦有不动之时,渐渐练于停式,心中一定,如欲泄漏者。想丹书坐功,有真阳发动之语,可以采取。彼是静中动,练静坐者,知者亦颇多,乃彼是静中求动也。此是拳术动中求静,不知能消化否,又想拳经亦有“处处行持不可移”之言,每日功夫总不间断。以后练至一停式,周身就有发空之景象,真阳亦发动而欲泄。此情形似柳华阳先生所云:复觉真元之意思也。自觉身子一毫亦不敢动,动即要泄矣。心想仍用拳术之法以化之。内中之意,虚灵下沉,注于丹田,下边用虚灵之意,提住谷道,内外之意思仍如练拳趟子。一般意注于丹田片时,阳即收缩,萌动者上移于丹田矣。此时周身融和,绵绵不断。当时尚不知采取转法轮之理,而丹田内,如同两物相争之状况,四五小时,方渐渐安静,心想不动之理,是余练拳术之时,呼吸二息仍在丹田之中,至于不练之时,虽言谈呼吸,并不妨碍内中之真息,并非有意存照,是无时不然也。庄子云:“有真人呼吸以踵”,大约即此意也。因有不息而息之火,将此动物消化,畅达于周身也。以后又如前运用,仍提在丹田,仍是练拳趟子,内外总是一气,缓缓悠悠练之,不敢有一毫之不平稳处,动作练时,内中四肢融融,绵绵虚空,与前站着之景况无异。亦有练一趟而不动者,亦有练二趟而不动者,嗣后亦有动时,仍是提至丹田,而动练拳之内呼吸,转法轮用意之用于丹田,以神转息而转之,从尾闾至夹脊,至玉枕,至天顶而下,与静坐功夫相同,下至丹田。亦有二三转而不动者,亦有三四转而不动者,所转者与所练趟子消化之意相同。以后有不练之时,或坐立,或行动,内中仍以用练拳之呼吸,身子行路亦可以消化矣。以后甚至于睡熟,内中忽动,动而即醒,仍以用练拳之呼吸而消化之,以后睡熟而内中不动,内外周身四肢,忽然似空,周身融融和和,如沐如浴之景况。睡时,亦有如此情形,而梦中亦能用神意呼吸而化之。因醒后,已知梦中之情形而化之也。以后练拳术睡熟时,内中即不动矣。后只有睡熟时,内外忽然有虚空之时,白天行止坐卧,四肢亦有发空之时,身中之情意,异常舒畅。每逢晚上练过拳术,夜间睡熟时,身中发虚空之时多;晚上要不练拳术,睡时发虚空之时较少。以后知丹道有气消之弊病。自己体察内外之情形,人道缩至甚小,消除百病,精神有增无减,以后静坐亦如此,练拳亦如此,到此方知拳术与丹道是一理也。以上是余练拳术,自己身体内外之所经验也,故书之以告同志。

    拳术至练虚合道,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,不动之时,内中寂然,空虚无一动其心,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,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。中庸云:“至诚之道可以前知”,是此意也。能到至诚之道者,三派拳术中,余知有四人而已。形意拳李洛能先生,八卦拳董海川先生,太极拳杨露禅先生,武禹襄先生。四位先生皆有不见不闻之知觉。其余诸先生,皆是见闻之知觉而已。如外不有测之事,只要眼见耳闻,无论来者如何疾快,俱能躲闪。因其功夫入于虚境而未到于至虚,不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也。其练他派拳术者,亦常闻有此境界,未能详其姓氏,故未录之。

    孙录堂——《八卦拳学》

    自序

    易之为用,广大精微,上自内圣外王之学,下迨名物象数之繁,举莫能外。而于修身治已之术尤为详尽。乾文云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然健也,自强也,非虚无杳冥而无可朕兆。余自幼年即研究拳术,如是者有年。嗣来京,获见程先生廷华,始知有“八卦拳”,因从而受业焉。拳式始于无极,终于八卦,中分两仪、四象,先天、后天、缩力、顺行,正变错互,无不俱备。然后知易之为用之广大精微也。但程先生只凭口授,未著专书。余恐久而换其传也,爰不辞固陋,每式绘之以图,并于各式后附以浅说,非敢自矜一得,亦聊以广先生之传已耳。“八卦拳”不知创于何时何人,闻有董海川先生者,精技击,好遨游。尝涉迹江皖间,遇一异人,传以此技。后董先生传之程先生廷华、李先生存义、尹先生福、马先生维祺、梁先生振普、张先生占魁、史先生六、王先生立德。自是而后,尹先生复传之马桂等。李先生传之尚云祥、李文豹、赵云龙、郝恩光、郭永灵、黄柏年、李海亭、耀亭等。张先生传之王俊臣、韩金镛等。余与张玉魁、韩英奇、冯俊义、阚龄峰、周祥、李汉章、李文彪、秦成等,则皆亲灸程先生之门者。缕[尔见]述之,以示不忘所自也。

    中国民国五年十一月直隶完县孙禄堂自序

    八卦拳学序----佚文手稿

    (首页遗失)......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,日月所照,霜露所坠,凡有血气者,皆秉天地之全气全理而成,其形体百骸,推之全球无异也。人既无异,即万理出于一源,万派出于一脉也。何拳术之道,偏分许多门径?甲藐乙,乙藐甲,各出己技,互相朋比。推原其故,实因拳理未明,内具不和之气,而始生出许多支节耳。

    余思万法既由一脉相传,形骸百官又无差异,彼所能者,己亦当能,己所学者,彼亦当学,存彼己之见者,大抵因初学时气质未化,不能得格物慎独之功也。先哲云:圣人之道无他,在启良知良能,顺其自然,作到极处,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全人耳.拳术亦然,凡初学习练时,但顺其自然气力练去,不必格外用力,练到极处,亦自成一个有体有用之英雄耳。

    彼自分门径,独守一支者,是自划限制,不能扩充己之知识也。夫学业之途无尽,彼之技艺,己不能知不能行者,是己之身体有亏也。己之技艺,彼不能知不能行者,是彼之身体有亏也。故志于豪杰,欲练拳术,必须先将内家拳学,无论何派,先格物致知,身体力行以致极处,嗣后再与内外二派同道之人,互相研究,各得其益。若能研究十数家技艺,将理得之于心,与己之理化合而为一,其余无论中外技艺,即使形各相别,习练相殊,其理可一见而知也。孟子云:尧舜之道,孝弟而已矣。拳术之道亦无他,气力和顺而已矣。

    余所述形意拳学,年前已出版矣.乃于八卦学,未能笔之于书,每怀谦然未安。因思幼从余师李魁元先生时,先生常云天地之理,变化无穷。晤对闲谈,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术一门。其技之精,理之细,亦甚奥妙测。余当时存诸心中,总未得门而入。至丁亥年,因事赴京,在白西园先生处遇程廷华先生。白君与余指引相见,云先生精通八卦拳术。初见先生练时,其意与形意拳大相悬殊。时余练形意拳方三四年功夫,于彼此之劲,不能周知,心虽爱慕,又恐与自己所练之拳气力不和。后先生见余屡怀疑惑,极力开导拳中之理,余始免去疑心。方入手时,觉与形意拳术气力相背,至年余功夫,两拳之劲微觉相合。每日早习形意,晚习八卦,如是十余年,两拳之劲,始不分彼此,练习亦不分早晚,两体亦觉如一。此时始悟十年前,初与先生练时,并非两拳之劲相背,乃我身中之气力有亏也。自此以后,每遇同道之人,不分门类,互相研究,又十余年,自觉身中两拳之劲合一。又有各家同道之人,各法相助,以至用时,起落进退刚柔伸缩,无不自如,当此之时,艺贯二家,学业精进,心中愉悦,自以为全体无所不知矣。乃至辛丑年,又遇同道张秀林,杨春甫二君,精于太极拳学。余心又有甚爱之。及与二君互相研究,询问此拳之劲,心中大相骇异,觉作所练两拳之劲,又有各家之法相助,然并不能与此技之劲相符合,因此又与彼等加意研究三四月功夫,始略得其当然之理,如是复练习三四年,并不能知其底确详细之理,后至民国元年,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,先生精于太极拳学,初见面时互相爱慕。余因爱慕此技,即将先生请至家中,请先生传授讲习,三四个月功夫,此技之劲,方知其所以然之理。自此以后昼夜习练,至三年豁然大悟,能将三家之劲合为一体。心中方无形意,八卦,太极之意.又始知三家皆三元之理。夫八卦天也,形意地也,太极人也,三家合一理也。练习之法,形意以经之,八卦以纬之,太极以和之,即圣人云: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也。

    余尝自揣三元性质;形意譬如钢球铁球,内外诚实如一;八卦譬如绒球与铁丝盘球,周围玲珑透体;太极如皮球,内外虚灵,有有若无,实若虚这理,此是三元之性质也。形象虽分三元,要不出人丹田之气也。天地人三才,亦即太极一气之流行也,故三家合为一体。以后好武诸君,务去彼此之见。谚云:一处不到一处迷。此言良非虚谬。吾人练艺,总要与同道中人互相研究,始能有益。然八卦拳学,不知创自何代何人,前吾师程先生,亦未知其源流。但云此技古时未传于世,大都隐于释道两门。至前清有董海川先生,直隶文安县人,平生好武,尝遨游四方,一日至江皖地方,遇一异人传授此技,数月得其精奥。后至北京传授弟子多人。余师亦在其数。以后诸弟子又各传门徒,此技之妙,遂流传于社会矣。但此拳俱是口授,并无谱可证,或间有抄本附会之说,并无教科入门堪作真本。且有者多存私心,不肯轻示于人。现精此技者虽不乏人,然隐于世者多,传与人者少.社会后生弟子爱慕此技,因无书籍可考,又不得口传授受,遂使人举步望洋而生止足之叹。余得程先生传授后,朝夕练习,又有李先生存义亦精是技,时常指示,数十年略得其中梗慨。思欲立谱以传后世,然无依据在前,诚恐断定有谬。但步步循理设想,夫太极八卦形意三门,实出一人遗传,盖万物生于一理,拳学生于一气,理既相合,而形又何别?孔子云:吾道一以贯之.余所著形意拳学,外表由明善以复初,亦即万殊一本之道也。故公余之暇,探辑群言,付以己意,不揣冒昧,遂将所习之技,编纂成书,以聊助爱技击后世钦好者或作入门之径,是则余之志也。余本武士,才短于文,书中有不合之处,望乞诸君子随时指示为感。

    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孙福全序于京门

    凡例

    1、是编为修身而作,取象于数理,立体于卦形,命名于拳术,谓之游身八卦连环掌。内藏十八膛罗汉拳,兼有七十二截腿,七十二暗脚。至于点穴、剑术、各样兵器,均於拳内含藏。以上诸法,皆以实行体育,强壮筋骨,保护身体为正宗。

    2、是编标举八卦拳生化之道,提纲挈领条目井然,其次序,首自虚无式而起,至太极形式,此二者为八卦拳之基础。由无极式说起,以至於神化不测之功用学终,是为全编条目。内中起点,进退伸缩,变化诸法,一一详载。操练时,凡一动一静,按此定法,不使错乱。则此拳之全体大用,神化妙用之功,庶几有得,可为世道用行舍藏之大用矣。

    3、是编粗浅之言,以明拳术极深之理,简约之式,能通拳法至妙之道。

    4、拳中数形,不过作万物之纲领,若习熟习,则纵横联络,全体一致,不惟取数形数式习之则已也。朱子云: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,而天下之物,莫不有理,惟於理有未穷,故其知有不尽也,是以拳术始教,即凡全体之式,万物之形,莫不由於数式数形而时习之,以求至乎其极,至於用力之久,而一旦豁然贯通焉,则万物之中目有所见,心有所感,皆能效法,彼之性能,而为我用矣。

    5、八卦拳术,不外易数方圆二图之理,昔武候作八阵图,其中氤氲变化,奥妙莫测,其实不过以巨石为之,八八成行六十四堆而已,拳术中精微奥妙,其变无穷,有神化不测之机,亦不过以数式数形,纵横联络变化而已,溯其源,皆出於河洛理数之原也。

    6、是编为体操而作。只叙八卦拳之实益议理,但取粗俗易明,原非等於词赋文章,固不得以文理拘也。

    7、是编除各式之指点外,其他一切引证,均与道理相合,迥非怪力乱神之谈,学者不得以异端目之。

    8、是编发明此拳之性旨,纯以养正气为宗旨,固非异端邪术诸书所可比伦,今将八卦拳始末诸法,贯为全编,使学者一阅了然。

    9、体操门类繁多,惟八卦拳练习极易,用法最良,系行天地自然之理,运用一派纯正之气,无论男女妇孺,及年近半百,皆可练习,一无曲腿折腰之苦,二无皮肉磨挫之劳,且不必短服窄袖随便常服,均可练习,此诚武技中孺雅之事也。

    10、此拳不仅便于个人独习,若人数众多,或三五人同一圈习,或数十人同而习之,或数百人亦可分数圈而习之,再多亦均无不可。

    11、此八卦拳术,关系全体精神,而能却病延年,又不仅于习拳而已。

    12、是编每一式各附一图,使八卦拳之原理及性质,切实发明,用以达八卦拳之精神,能力巧妙,因知各拳各式互相联络,总合而为一体,终非散式也。

    13、附图有照片、有图形,使学者可以入手,按像模仿,实力作去,久则义理自见,奇效自彰。固非虚语也。

    第一章八卦拳形体名称

   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,仰观象于天,俯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是以八卦取象命名,制成拳术。近取诸身言之,则头为乾、腹为坤、足为震、股为巽、耳为坎、目为离、手为艮、口为兑。若在拳中,则头为乾、腹为坤、肾为坎、心为离、尾闾第一至第七大椎为巽、项上大椎为艮、腹左为震、腹右为兑。此身体八卦之名也。自四肢言之,腹为无极、脐为太极、两肾为两仪、两胳膊两腿为四象、两胳膊两腿个两节为八卦。两手两足共二十指也,以手足四拇指皆两节,共八节,其余十六指,每指皆三节。共合四十八节,加两胳膊两腿八节,与四大拇指八节,共合六十四节,合六十四卦也。此谓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八生六十四卦之数也。此四肢八卦之名称。以上近取诸身也。若远取诸物,则乾为马、坤为牛、震为龙、巽为鸡、坎为蛇、离为雉、艮为狗、兑为羊。拳中则乾为狮、坤为麟、震为龙、巽为凤、坎为蛇、离为鹞,艮为熊、兑为猴等物,以上皆远取诸物也。以身为八卦属内,本也。四肢八卦属外,用也。内者先天,外者后天。故天地生物,皆有本源,先后天而成也。内经曰,人身皆具先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本,脾为后天本。本之为言根也,源也,世未有无源之流,无根之本,澄其源而流自长,灌其根而枝乃茂,自然之理也。故善为医者,必先治本。知先天之本在肾,肾应北方之水,水为天一之源。因婴儿未成,先结胞胎,其象中空,有一茎透起如莲蕊,一茎即脐带,莲蕊即两肾也。而命寓焉。知后天之本在脾,脾为中宫之土,土为万物之母,盖先生脾官而水火木金循环相生以成五脏,五脏成,而后六腑四肢百骸之以生而成全体。先后天二者具于人身,皆不离八卦之形体也。医者即知形体所生,故断以卦体,治以卦理,无非即八卦之理,还治八卦之体也。亦犹拳术,即卦象,教以卦拳,无非即八卦之拳,使习八卦之象也。由此观之,按身体言内有八卦,按四体言,外有八卦,以八卦计数,为八卦之身,以八卦之身,练八卦之数,此八卦拳术,所以为形体之名称也。 推荐:在线看电影、电视剧、动漫就上,高清、高速、免费、无广告(云轩信誉保证) xsmao.
本章结束
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:www.shuyy8.cc 第一时间欣赏《武魂觉醒》最新章节! 作者:战红豆所写的《武魂觉醒》为转载作品,武魂觉醒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
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武魂觉醒最新章节,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,请联系我们更新,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。
②书友如发现武魂觉醒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,我们将马上处理。
③本小说武魂觉醒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,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。
④如果您对武魂觉醒作品内容、版权等方面有质疑,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,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!

武魂觉醒介绍: